题目内容

【题目】为研究光合作用中ATP合成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Andre Jagendorf等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首先人为创设类囊体内外pH梯度,之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发现随着类囊体内外pH梯度的消失有ATP形成。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 离体类囊体取自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B. 在绿色植物中该过程也是在黑暗中完成的

C. ATP的合成需要伴随H+运输进入类囊体腔

D. 推测ATP合成的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势能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必修1中植物光合作用中ATP的产生机理。由实验可知,ATP的生成依赖叶绿体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通过H+的跨膜运输促使叶绿体合成ATP

A、类囊体存在于叶绿体中,而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错误;

B、在绿色植物中合成ATP是在光反应阶段进行的,自然环境下此过程需要光照,错误;

CATP的合成需要伴随H+运输进出类囊体腔,错误;

D、把悬浮液的pH迅速上升为8,类囊体内外产生了浓度差,此时,在有ADPPi存在的情况下类囊体生成了ATP,因此可以推测:ATP合成的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势能,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传至末梢,释放_____作用于突触_____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_____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______,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___(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实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___(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 b种类不同 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 e序列完全相同 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