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幼虫主要侵害棉田,成虫主要侵害棉田和花生田。转基因抗虫棉全面推广后,棉田和花生田的棉铃虫种群都得到有效控制。某研究小组为研究抗虫棉种植面积变化对花生田棉铃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在某地展开了棉铃虫种群田间调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90年代,大量农药的使用造成棉铃虫抗药性增强,这是农药对棉铃虫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铃虫的雌虫可释放性外激素来吸引雄虫前来交尾,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___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来降低棉铃虫种群密度,这一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害虫的_______________降低其出生率,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3)经多年调查,研究人员得出抗虫棉种植面积与花生田棉铃虫发生面积的曲线图,由调查结果可知,随抗虫棉种植面积增大,会导致花生田棉铃虫种群数量_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然选择 棉铃虫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化学 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性别比例 降低 棉铃虫幼虫的主要寄主是棉花,抗虫棉产生的相关毒素杀死大量幼虫,有效控制了花生田棉铃虫的虫源

【解析】

现代进化论的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的形成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1)农药的使用淘汰了自然界中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淘汰没有抗药性的基因,使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2)性引诱剂是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性引诱剂可以吸引异性交配,有利于种群的繁衍;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使其不能交配,改变了性别比例,降低了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3)从图中看出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花生田棉铃虫种群数量下降,其原因是抗虫棉产生了相关毒素,杀死了大量幼虫,控制了花生田棉铃虫的虫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纵观整个生物界,捕食者与被捕者之间总是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作为被捕食者的一方,往往拥有自己特别的防御措施,例如胡蜂拥有毒针,采用直接注射的方式将毒素注入捕食者的血液中。同样,许多蛙类能够分泌毒性肽,它们与捕食者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而引发捕食者呕吐、低血压、痛觉敏感等不良反应。

那么问题来了,蛙类缺少毒针这种直接注射的结构,所以将小分子毒性肽快速渗入上皮细胞就成为了最有效的下毒方式。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蛙类分泌的毒性肽的分子量达05-2 kDa,都属于大分子分泌物,无论是从大小还是理化性质上看,均不易被上皮细胞吸收。那它们是如何进入捕食者血液中的呢?答案就是抗菌肽。

抗菌肽是蛙类的皮肤分泌物,能杀死体表细菌,被认为是蛙类物种自然免疫的组成部分。其实,它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毒性肽进入捕食者血液的推手。那么抗菌肽是如何促进毒性肽进入捕食者血液的呢?体外实验利用100uM毒性肽培养上皮细胞未发现细胞裂解;而当抗菌肽与毒性肽一起培养上皮细胞时,发现细胞中乳酸脱氢酶在5分钟内大量溢出;当单独使用抗菌肽时,也产生了相似的乳酸脱氢酶溢出水平。以上实验表明,抗菌肽可以破坏细胞,使细胞层细胞彼此断裂游离,造成上皮细胞层穿孔,实验结果如下图。由此一来,毒性肽就能更快的进入捕食者血液。而体内实验也有相同的发现:有抗菌肽辅助时,10分钟毒性肽的吸收量就已经达到了引起捕食者不良反应的剂量。

1)本文讨论的生物学话题是_______

2)毒性肽是由蛙细胞的_______(细胞器)合成,通过_______方式分泌出来。

3)蛙类的毒性肽是如何快速进入捕食者血液,从而为蛙类赢得逃脱的可能?_______

4)抗菌肽是天然的杀菌物质,已广泛应用于药品的研发。本文的研究启示我们,在研究抗菌肽的医药价值时,还应充分考虑哪些问题?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