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研究小组研究某草原甲、乙两种啮齿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得到图所示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还有____。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是因为这两种动物具有 ___的特点。
(2)0~4年,乙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_ 。第____年,乙种群密度最小,造成4~6年曲线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至少答2点)。
【答案】迁入率和迁出率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S”型增长 8 食物减少、天敌增多(或传染病等)
【解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2.S”型曲线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3.识图分析可知,甲种群的R值一直保持不变且大于1的水平上,甲种群的增长曲线为J型增长曲线;乙种群的R值在0~4年先增大后减小且一直大于等于1的水平上,因此乙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第4年以后R值一直减小且小于1,到第8年时恢复到1的水平上,因此4~8年间种群数量一直减少,到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种群密度最小。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0~4年,乙种群的R值先增大后减小且大于1的水平上,因此增长曲线呈S型增长。由于4~8年间R值一直减小且小于1,因此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种群密度最小,造成4~6年曲线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食物减少、天敌增多、气候的改变或传染病发生等。
【题目】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杂草密度(株/m2) | 物种丰富度 (种) | 杂草相对优势度 | |||||
草龙 | 节节菜 | 稗草 | 陌上菜 | 异型莎草 | |||
常规区 | 40 | 12.0 | 0.247 | 0.189 | 0.100 | 0.102 | 0.094 |
稻鸭区 | 2.3 | 5.3 | 0 | 0.259 | 0.271 | 0.089 | 0 |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表中物种丰富度的数据表明,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__,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的复杂性,增强了其___________能力。鸭和水稻生活在一起,可以吃掉杂草、害虫等,减少稻田的除草、施肥和用药,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又绘制了常规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______(填乙、丙、丁)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______b+c+e(填大于、等于、小于)。
②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
③在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______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