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研究人员欲从土壤和腐烂的秸秆中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他们先将样品悬液稀释后涂在放有滤纸条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初筛菌株。 请回答:
(1)欲计算菌落数可用____方法进行接种,但测定的菌落数量往往比实际活菌数量要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2)为获得纯化的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如下甲、乙两组的操作:
①甲组:将初筛菌株接种到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 2~5 天,加入____溶液后,依据出现的 Dp 值(见下表)的大小筛选出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
②乙组:将初筛菌株制成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 8 天,观察滤纸条的破损情况,其中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甲、乙两组结果统计见下表:
注:①DP=(D/d)2,其中 d 表示菌落直径(cm),D 表示透明圈直径(cm)。 ②“+”为滤纸边缘膨胀,“++”为滤纸整齐膨胀并弯曲,“+++”为滤纸不定形,“++++”为成团糊状,“+++++”为半清状。
由表中数据可知,8 种菌株中三种产酶能力较强菌株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稀释涂布平板法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纤维素 刚果红 增加培养液中溶氧量、有利于微生物与培养液进行物质交换 1、3、7 此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损程度高
【解析】
本题是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的过程,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菌株为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刚果红与纤维素结合能够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所以可以用刚果红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前者是将已经融化的培养基导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内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长,菌落逐渐减少,最后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代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过培养后可以形成单个菌落。
(1)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代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过培养后可以形成单个菌落,因此,欲计算菌落数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方法进行接种,但测定的菌落数量往往比实际活菌数量要少,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比实际活菌数量少。
(2)为获得纯化的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需要将将初筛菌株接种到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加入刚果红溶液,因为刚果红与纤维素结合能够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所以可以用刚果红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将初筛菌株制成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 8 天,观察滤纸条的破损情况,其中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溶氧量、有利于微生物与培养液进行物质交换。由图像可知1、3、7号滤纸破损程度最大,因此这三号产生纤维素酶的能力最强。
【题目】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据图回答:
(1)可用______________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去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_____区的细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下表分别为幼苗I中的甲株和幼苗II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
幼苗 | 计数项目 | 细胞周期 | ||||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 ||||||
甲株 | 细胞数 细胞染色体数 | x1 | x2 | x3 | x4 | x5 |
/ | / | y | 2y | / | ||
乙株 | 细胞染色体数 | / | / | 2y | 4y | / |
可以利用表中数值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
(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