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C.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D.阶段Ⅲ某种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因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沿地表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B

【解析】

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A、从沙丘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错误;

B、植物类群的增加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矿质元素等,在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影响其生长的因素不同,干旱地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B正确;

C、阶段Ⅰ的群落有垂直结构,C错误;

D、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D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该实验做出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科研人员得到4种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BCD,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红眼,“m”表示浅红眼)。

组别

亲本果蝇

F1果蝇的表现型

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

m

+

m

A

野生型

+

+

762

242

757

239

B

野生型

+

+

312

101

301

105

C

野生型

+

m

114

104

111

102

D

野生型

+

m

160

151

155

149

①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________,突变位点一定在相同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是________

②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先进行“♀A×B杂交,发现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进行“♀B×C”杂交,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由此判断,在F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3)实验三:已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现有一纯合灰身三体果蝇,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该野生型果蝇能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Ⅳ号染色体中的两条分别移向两极,第三条随机移向一极,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请设计实验探究控制灰身和黑身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注:所有个体均能存活)。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