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牛奶是微生物培养的良好培养基,牛奶在饮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做如图所示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 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 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涂布工具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方法为稀释培养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__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0~75 ℃煮30分钟(80 ℃煮15分钟) 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B 3.4×106 偏小 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的 稀释次数减少

【解析】(1)采用巴氏杀菌法加工牛奶,在70—75℃煮30分钟或80℃煮15分钟进行杀菌,在杀灭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时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完好地保存了营养物质和纯正口感。

(2)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涂布器,即图中的B。

(3)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可计算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35+33+34)÷3]×104÷0.1=3.4×106个。在统计菌落时,当两个或多个菌落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单个菌落数,所以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减少稀释次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图1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2表示另一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①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

②当图1中的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______的结果。

③当图1中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④若图2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5×109 kJB的能量为1.2×108 kJD的能量为1.8×108 kJ,则A的能量最多为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特点。

2)某研究小组对某草地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调查,获得调查数据见下表1。请回答下列题:

不同物种AJ之间的形态结构差异属于______多样性,而样方1 B物种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基因多样性。这些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样方1与样方2的差异是由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