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千岛湖是1960年为建设水电站而筑坝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构建以来气候变化相对稳定,19981999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为探究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氮、磷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______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年份鲢鱼、鳙鱼数量相对值

年份

鲢鱼、鳙鱼

银鱼

19931997

6.66

5.43

19981999

2.16

7.72

4)由表及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鱼、鳙鱼主要捕食____________,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答案】不能 捕食、竞争 降低 总氮和总磷量不是最高值(总氮和总磷量低于之前若干年) 藻类 鲢鱼、鳙鱼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 (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

1.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够成,且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2.一般来说,群落的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1)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食物链流动只存在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则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鲢鱼和鳙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间存在捕食关系,又因为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都捕食藻类,因此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间存在竞争关系。由此可知三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氮、磷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由于大量繁殖的藻类在夜间的呼吸作用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藻类大量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微生物的分解过程也需要消耗氧气,而需氧型生物的大量繁殖,也会使水体中含氧量进一步减少,所以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

3)由图可知,在19981999年期间TNTP的含量不是最高值,且发生了下降,却发生了水华现象,所以不能用“水体富营养化”解释。

4)由表及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鱼、鳙鱼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渡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较简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