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1和图2分别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1传递兴奋时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从“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

C.2中突触后膜上仍然保持“外正内负”的膜电位状态

D.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兴奋性神经递质会导致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会导致突触后膜氯离子内流。

A、兴奋性突触传递兴奋时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
B、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从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B正确;
C、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后膜氯离子内流,因此其上外正内负的膜电位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C正确;
D、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特异性结合但是不会进入下一个神经元,D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夜盲或视野缺损最终致盲。其有三种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次之,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少。现有甲、乙两个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族,且致病基因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乙家族均不含对方家族致病基因,各自遗传图谱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甲、乙家族中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方式分别最可能为________,在该情况下,若甲家族中Ⅲ-1与乙家族中Ⅲ-1婚配,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2)检测人类遗传病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分子杂交技术,该方法是用放射性物质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的DNARNA作为探针,探测细胞基因组中是否含有致病基因,其利用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应用于所有遗传病的检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深人地研究该遗传病,科研人员通过诱变等方法,最终获得了三只雌性病变犬,分别编号为ABC,将它们分别与未诱变犬(野生型正常犬)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

亲本

F1表现型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A

野生型

+

+

B

野生型

+

+

C

野生型

+

①据表可知,______犬突变位点在X染色体上,且表现为____________性突变。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A犬的出现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犬的出现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则控制B病变犬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请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实验作出准确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