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我国北方某农场居民食物结构图,农作物的籽粒是人和家禽、家畜的食物来源,生产的家禽、家畜供人食用,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部分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用于肥田。某同学对农场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案,请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方案一:调整居民的食物结构以养活更多的人。

(1)若期望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增加一倍,应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_______︰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整数),这一调整依据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

(2)该食物网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

方案二:充分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建立新的物质生产体系。设计如下图:

(1)该方案可使农场供养的人数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该方案是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3)科学家袁隆平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农作物高产的三个要素,即良种、良田、良法。这里所说的良田和良法是指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最佳的 等环境条件。

(4)人类耕作导致的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随季节的更替,是否属于群落的演替?

【答案】

方案一:(1)4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方案二:(1)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2)否(1分)

(3)CO2、光照、温度、水、无机盐(正确2点得1分,共2分)

(4)是(1分)

【解析】方案一:(1)人的食物来源为1/2来自农作物,1/2来自家禽家畜及其产品,此时需要植物的量为:1/21/2÷10%+1/2÷10%÷10%=55,设人从农作物中直接获得x,则从家禽中直接获得(2-x),则有55=x÷10%+(2-x)÷10%÷10%,解得x=29/18,则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为x/2-X=29/7,近似于4:1。调整依据的原理是生态系统中,能量逐渐递减。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

方案二:(1)该方案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农场供养的人数增多。

(2)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不能提高,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良田和良法是指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最佳的CO2、光照、温度、水、无机盐。

(4)人类耕作导致的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随季节的更替,属于次生演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