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利用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过程①所用特有的诱导因素是____________,融合之后要利用有关的培养基进行第一次筛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原理用棉花生产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____________菌,用该菌导入目的基因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中,天然质粒需要改造后才能被用作载体的质粒,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快速获取某杂合体名贵花卉,且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的,可用____________方法进行繁殖,在培养时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灭活的病毒 将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细胞的细胞淘汰,留下融合的杂种细胞 农杆 经济有效 天然质粒很难同时满足作为载体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如要有标记基因、要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要有目的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 植物组织培养 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非等位基因会发生重新组合,导致花粉粒基因型与杂合体细胞基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丼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
【解析】1.分析图示内容,过程①为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剂是灭活的病毒;过程②一般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种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种细胞;过程③为从细胞A中提取相应的mRNA;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⑥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能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
(1)图示中的过程①为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是灭活的病毒;融合之后要利用有关的培养基进行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选出杂种细胞,淘汰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细胞的细胞;
(2)如果用棉花生产该种抗体,则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由于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因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经济和有效。作为运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有:有标记基因、要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目的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而天然质粒很难同时满足作为载体所具备的一些特点,需要改造后才能被用作载体。
(3)快速繁殖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的后代,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非等位基因会发生重新组合,导致花粉粒基因型与杂合体细胞基因型不同。即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丼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因此要保持亲本的性状,不能用花粉粒作为外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