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细胞结构及功能:细胞的发现和了解,是和显微镜的发明以及显微技术的不断改进分不开的。许多新仪器和新技术的创造应用,使得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图11是细胞结构的研究历史图解。请据图回答。
(1)1665年列文虎克用他改进的显微镜观察木栓细胞时上看到了结构1,结构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用14C标记的14CO2供给某植物细胞,发现结构2中首先出现含14C的有机物,因此推测结构2是_________。
(3)1880年所示的细胞图中处于有丝分裂___时期,图中所示染色体行为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
(4)高浓度溶液下结构4会明显缩小,这和生物膜的___这一特性有关,请举出能体现该特性的一个例子:_______。
(5)大肠杆菌与上图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结构的不同________(填编号)。若要用稀释涂布法培养细菌,应该用培养基____ (填物理性质),看到的结果可能是__________。
A. B. C.D.
【答案】纤维素和果胶 叶绿体 后期 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保证了复制的遗传物质能均等分离,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 流动性 巨噬细胞的胞吞、突触后膜的胞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 3 固体 A、B、C
【解析】
1、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而平板划线法不可以计数。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1)结构1为植物细胞壁,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用14C标记的14CO2供给某植物细胞,发现结构2中首先出现含14C的有机物,由此推测结构2为叶绿体。
(3)由细胞图中可以看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保证了复制的遗传物质能均等分离,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
(4)结构4为液泡,单层膜细胞器,在高浓度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液泡会明显缩小,这体现了生物膜流动性的结构特点;生物膜的流动性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如巨噬细胞的胞吞、突触后膜的胞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
(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即结构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以便形成单个菌落,所以用到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ABC,D是平板划线法的培养结果。
【题目】 某学习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球计数板都有_____个计数室。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璃制品,样品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个中格、每个中格由16个小格、总共400个小格组成,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观察到图1中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有酵母菌44个,其中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应该统计的菌体数______个。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______。
(4)该学习小组同时做3组实验,分别测得三组培养液中酵母菌实验数据如下:(单位:万个/mL)
实验组别 | 1天 | 2天 | 3天 | 4天 | 5天 | 6天 | 7天 |
第一组 | 25 | 35 | 150 | 400 | 600 | 800 | 800 |
第二组 | 25 | 45 | 160 | 420 | 800 | 820 | 820 |
第三组 | 25 | 25 | 140 | 380 | 700 | 780 | 800 |
请将该学习小组采集的数据适当处理后,如图2曲线图形式表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_____
【题目】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表:(单位:株)
分层 | 优势种群 | 调查年份 | ||
1982年 | 1992年 | 2002年 | ||
顶层 | 锥栗 | 4 | 4 | 2 |
中间层 | 厚壳桂 | 107 | 30 | 1 |
下层 | 云南银柴 | 170 | 204 | 230 |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答两点),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3)调查该样地锥栗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可以”或“不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4)据表估算该样地200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是否不可靠?____________。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说出应如何操作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是该自然保护区中部分食物网,图中A—E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若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及生物摄食,默认被同化比例相等,则C每增加30千克,最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__千克。
(6)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图14是某植物及其叶绿体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结构,字母代表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写图中数字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下图中,光合色素存在于[____]上,Y和Z分别表示_______,在卡尔文循环中,Y、Z直接参与的反应是____。
(2)夏季午后温度过高时,部分气孔关闭,图中物质[___]的合成最先受到影响。
(3)秋冬季节,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易被破坏,使叶片呈现黄色,导致吸收光的能力减弱,其中吸收明显减少的是______。
A.黄光、红橙光 B.红橙光、蓝紫光
C.蓝紫光、绿光 D.绿光、黄光
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不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注:“-”表示未测数据)
叶片 | 发育情况 | 叶面积(最大面积的%) | 总叶绿素含量 | 气孔相对 开放度 | 净光合速率 |
A | 新叶展开前 | 19 | — | — | -2.8 |
B | 新叶展开中 | 87 | 1.1 | 55 | 1.6 |
C | 新叶展开完成 | 100 | 2.9 | 81 | 2.7 |
D | 新叶已成熟 | 100 | 11.1 | 100 | 5.8 |
(4)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叶片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下图1是表示细胞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图2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__________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 其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
【2】据图推测,图2中的②是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可以看出,tRNA与氨基酸结合的过程中有_________生成。
【4】若图1中①最终可以形成一条十肽,那么①上碱基数量至少有_________个(考虑终止密码),在此过程中经过核糖体的tRNA有__________个。
【5】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表,则图1中右侧的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CCA | GGT | AGG | TGC |
甘氨酸 | 脯氨酸 | 丝氨酸 | 苏氨酸 |
A.甘氨酸B.脯氨酸C.丝氨酸D.苏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