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当种辟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 | |
B. | 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速率最大 | |
C. |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 |
D. | 渔业捕搜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
分析 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frac{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解答 解:A、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增长速率为0,A正确;
B、种群增长过程中在$\frac{K}{2}$时增长速率最大,即c点,B错误;
C、防治蝗虫数量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率较低时,所以应在b点之前进行,C错误;
D、渔业捕搜后需控制剩余量在在$\frac{K}{2}$,因为此时增长速率最大,即c点,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研究人员以南方生长的黄瓜品种为实验材料,开展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研究.实验一:以自然条件下光照为对照(甲组),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阴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阴处理(乙组),一段时间后,测定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变化,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1)~(3)小题.
(1)实验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光照强度弱,使光反应产物[H]和ATP减少,进而降低了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能力.
(2)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通过增大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实验二:该小组开展了环境CO2浓度对黄瓜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请分析回答第(3)小题.
(备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4)水分利用效率是指蒸腾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同化的CO2的量,据表分析,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会提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①CO2浓度升高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反应进行.②气孔导度减小导致蒸腾作用减弱,水分散失减少,从而引起蒸腾速率的降低.
平均叶面积(cm2) | 气孔密度(个/mm-2) | 叶色 |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 |
甲组 | 13.6 | 826 | 浅绿 | 15.04 | 187 |
乙组 | 28.4 | 752 | 深绿 | 4.68 | 304 |
(2)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通过增大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实验二:该小组开展了环境CO2浓度对黄瓜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请分析回答第(3)小题.
CO2浓度 (μmol•mol-1) | 叶绿素(mg•g-1) | 气孔导度 (mmolCO2•m-2•s-1)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
350 | 2.80 | 275.5 | 22.51 |
550 | 3.19 | 238.5 | 26.88 |
750 | 3.31 | 209.5 | 31.28 |
(4)水分利用效率是指蒸腾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同化的CO2的量,据表分析,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会提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①CO2浓度升高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反应进行.②气孔导度减小导致蒸腾作用减弱,水分散失减少,从而引起蒸腾速率的降低.
8.如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能量Q”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
B. | 该松林中消费者占有的总能量的比例很小 | |
C. | 人工松林的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 |
D. | 该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低,容易导致单一虫害的爆发流行 |
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恰当的一项( )
A. | 不应将加酶洗衣粉溶于沸水中使用 | |
B. |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 | |
C. | 麦芽糖酶水解后产生许多氨基酸分子 | |
D. | 酶能催化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 |
11.下列有关生物体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 |
B. |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 |
C. | 在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 |
D. | 在不同生物的体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