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是 ,②代表的物质是 .
(2)当人进食后 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 (填图序号)过程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像这样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
(3)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 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当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促进、抑制)胰岛素分泌增加.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为补充.在下列给出的四种激素中,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有 .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1)图中①过程是
(2)当人进食后
(3)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
分析:1、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元的分解、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⑤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⑥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⑦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解答:
解:(1)图中①过程是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肝糖原可以直接分解成葡萄糖,故②代表的物质是肝糖元.
(2)当人进食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⑤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H2O、⑥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⑦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像这样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3)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当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为补充.在下列给出的四种激素中,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有B甲状腺激素和D性激素,而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分解而失去作用,不能用“饲喂法”补充,只能用“注射法”补充.
故答案为:
(1)消化吸收 肝糖元
(2)胰岛B ⑤⑥⑦反馈调节
(3)拮抗 促进 BD
(2)当人进食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⑤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H2O、⑥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⑦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像这样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3)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当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为补充.在下列给出的四种激素中,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有B甲状腺激素和D性激素,而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分解而失去作用,不能用“饲喂法”补充,只能用“注射法”补充.
故答案为:
(1)消化吸收 肝糖元
(2)胰岛B ⑤⑥⑦反馈调节
(3)拮抗 促进 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要求学生识记血糖来源和去向各有3条途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菌中,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 |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 |
D、鱼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
生物体的一个染色体组包括( )
A、该生物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 |
B、该生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 |
C、一条染色体上全部的基因 |
D、该生物体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产生反应 |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
D、神经递质由结构Ⅱ分泌至结构Ⅰ |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合成场所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性激素-内质网 |
B、胰岛素-核糖体 |
C、葡萄糖-叶绿体 |
D、水解酶-溶酶体 |
下列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①种群密度 ②年龄和性别 ③④空间特征.
①种群密度 ②年龄和性别 ③④空间特征.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