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适宜强度刺激足部皮肤引起屈肌收缩,称为屈反射。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射弧的结构中不包括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B.当神经冲动传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细胞会释放的递质不会改变后膜神经元的膜电位大小
C.传出神经元的胞体分布在下肢中
D.足部皮肤受损,肌梭被破坏,屈反射和膝反射均不能发生
【答案】A
【解析】
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被抑制。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直接刺激神经元,可引起神经元的兴奋,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A、据图分析可知,在屈反射的反射弧中不存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正确;
B、当神经冲动传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细胞释放的递质会改变后膜神经元的膜电位大小,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传出神经元的胞体分布在脊髓中,C错误;
D、足部皮肤受损,肌梭被破坏,屈反射可能不会发生,但是不影响膝反射的发生,D错误。
故选A。
【题目】如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鸟类丰富度(种) |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 |
次生杂木林 | 55 | 11.506 3 |
灌丛 | 51 | 16.358 1 |
农田 | 21 | 3.941 7 |
人工马尾松林 | 23 | 14.385 7 |
(1)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结构;灌丛中的植物因为光照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_______现象。
(2)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_____。
(3)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_____________是捕食者。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群落内部的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