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据图回答: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AC.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下方向移动.
(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64个.
(4)下列实验要使用显微镜的是BE.
A.还原糖的检测   
B.脂肪的检测(材料是花生子叶薄片)
C.蛋白质的检测       
D.淀粉的检测     
E.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分析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

解答 解:(1)A、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错误;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微调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B正确;
C、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亮度,而不能调节视野大小,C错误;
D、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D正确.
故选:AC.
(2)显微镜是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图中③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实际上它在载玻片的右上方,因此要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下方向移动.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面积则是放大倍数的平方倍.已知原来物镜为40×,现在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则细胞的放大倍数缩小4倍.图中视野看到4个细胞,则换上低倍镜后,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4×42=64个.
(4)A、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不需要使用显微镜,A错误;
B、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蛋白质与双缩脲呈现紫色,不需要显微镜,C错误;
D、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不需要显微镜,D错误.
E、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着色部位,E正确.
故选:BE.
故答案为:
(1)AC    
(2)左下    
(3)64      
(4)BE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长或者是宽被放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 U/mg)脂肪酶活性( U/mg)淀粉酶活性( U/mg)
对照组1.090.080.12
实验组1.710.100.1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其原因是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