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1表示DDT沿着食物链移动的示意图,图2表示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的每个长方形大小表示每个营养级的(_______________),DDT 随食物链富集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2)图2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文字回答)。影响图2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
(3)图 2 中的“?”的为(________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kJ/(m2·a),肉食动物到顶位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生态系统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物量 生物放大 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分解者 气候(极端温度和湿度) 2 1.1×105 3.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
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2、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生物放大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许多有机氯杀虫剂和多氯联苯都有明显的生物放大现象。
4、次级生产是指初级生产者以外的其他生物的能量积累,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两部分,是动物、微生物等对这些物质的利用和再次合成,其能量的固定和转化是通过摄食、分解等完成的。次级生产也叫第二性生产。通常指动物生产,农业中多指畜牧业生产。进行次级生产的生物称为次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利用初级产品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1)生物量是指某一时间单位面积或体积栖息地内所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生物种,或所含一个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种的总个数或总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图 1 中的每个长方形大小表示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量,DDT 随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2)次级生产者,又称初级消费者,可指草食动物、杂食动物、肉食动物等;寄生于动植物体内外的寄生动物和以动物尸体、植物残体等为食的腐生动物仍属次级消费者,它们也都是次级生产者,图 2 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有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分解者。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3)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为(23+70+14+3)×103kJ·m-2·a-1=110×103 kJ·m-2·a-1=1.1×105kJ·m-2·a-1; 据图分析,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顶位肉食动物+热能+未利用+分解者= (0.25+2.1+5.1+0.05)×103=7.5×103,则流入到肉食动物的能量=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补偿输入的能量=7.5-5=2.5=植食动物的能量-热能-未利用-分解者= 14+?-4-9-0.5,所以图 2 中的“?”的为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1×105kJ/(m2·a),肉食动物到顶位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即为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第四营养级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0.25×103kJ·m-2·a-1÷第三营养级总的同化量7.5×103 kJ·m-2·a-1=0.25÷7.5=3.3%。
(4)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所体现的各种功效或作用。主要表现在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它们是通过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群落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