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啮齿动物是草地上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1、2、3;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放牧方式 | 连续放牧 | 禁牧 | 季节轮牧 |
丰富度指数 | 0.60±0.23 | 0.42±0.15 | 0.58±0.42 |
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S-1)/lnN,S为物种数,N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
A.调查啮齿动物的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B.三种放牧方式中连续放牧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可能是连续放牧使植被变矮,易捕获
C.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低,且物种丰富度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斗争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小
D.三种放牧方式中季节轮牧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答案】C
【解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
A、啮齿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啮齿动物的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
B、从图2可知,三种放牧方式中连续放牧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可能是连续放牧使植被变矮,易捕获,B正确;
C、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低,且物种丰富度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斗争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大,C错误;
D、据图可知,三种放牧方式中季节轮牧捕获率和植被高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D正确。
故选C。
【题目】生活在沙漠、高盐沼泽等环境中的多肉植物(如仙人掌、瓦松等),为适应环境它们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固定CO2,使光合作用最大化,下图为瓦松部分细胞的生理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均为气体,b发挥作用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物质A为____________。
(2)若晴朗的上空出现了日全食(时长7min),与正常日照时相比,植物叶肉细胞中PGA的合成速率____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
(3)夜间瓦松能吸收CO2合成C6H1206吗?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一株瓦松置于密闭装置内进行遮光处理,用CO2传感器测定装置中CO2的变化速率,以此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这种做法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2的研究中知道;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2的转换为定值(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外界CO2量×转换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量);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μmol/h,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净光合量、总光合量都用葡萄糖表示)
1.2 | 2.4 | 3.6 | 4.8 | ||
光照强度(klx) | 1 | 0 | 0 | 0 | 0 |
2 | 0.17 | 0.34 | 0.51 | 0.68 |
当光照强度为2klx、净光合量为0.34μmol/h时,植物从外界吸收CO2为____________μmol/h。设外界CO2浓度为12μmol/h,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总光合量为______________μmo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