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我国东南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历经长期消长之后,某生态学者在该地进行生态调查,得到结果如图所示。如图为种群增长曲线图,a、b、c、d分别是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上的点;调查的某些树种数量的变化规律如下表。
(1)群落演替过程中,若适应环境,则其种群数量增长变化如图中____曲线所示变化。
(2)环境阻力开始增大是在图中____点之后。
(3)砍伐森林时应让种群数量维持在图中____点附近。
(4)依据表格数据判断目前松树种群数量变化处于图中乙生长曲线的__段内。
(5)若以大树(年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此森林中处于最优势地位的植物为____。
【答案】乙 a b c~d 赤杨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生物个体数,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种群数量在a点k/2时增长速率最大。
(1)在自然条件下,即使适应环境,都有自然选择作用,都具有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即呈乙曲线变化。
(2)a点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点之后,种群数量逐渐增多,种内斗争越来越大,环境阻力开始增大。
(3) 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砍伐森林,并使剩余量不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较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再生;所以砍伐森林时应让种群数量维持在图中b点附近 。
(4)依据表格数据,松树种群中,树龄较大和较小的个体数较少,大多数个体树龄处于中间阶段,因此判断目前松树种群数量变化处于图中乙生长曲线的c~d段内。
(5)若以大树(年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由表格中数据统计可知,则目前此森林中处于最优势地位的植物为赤杨。
【题目】研究发现,M和P两个品系果蝇杂交过程出现一种不育现象,子代性腺发生退化,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此现象与P品系特有的P因子(一段可转移的DNA)有关。用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1 | 2 | 3 | 4 |
亲本组合 | P♂×P♀ | M♂×M♀ | M♂×P♀ | P♂×M♀ |
子代配子正常率 | 100% | 100% | 100% | 0% |
(1)由实验结果可知,这种子代不育现象仅在____________时出现,据此判断不育现象的发生除了P因子外,还与____________品系的细胞质成分有关。由此分析,1组和2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P因子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____________,进而导致不育现象。体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抑制P因子转移的阻遏蛋白,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受精后,P品系卵细胞质中积累的大量阻遏蛋白___________,因此第3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P品系精子只提供____________,因此第4组子代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殖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P因子转移所需要的转移酶。这种转移酶总长度大于阻遏蛋白,并且前面2/3左右的____________序列与阻遏蛋白完全相同,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P因子____________。
(4)雄果蝇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但是将P因子导入到雄果蝇染色体上,可以引起P因子处发生交叉互换。若右图所示基因型的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aabb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n,则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