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玉米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其为雌雄同株植物(顶部生雄花序,中部生雌花序),玉米的染色体有20条(2N=20),下面以玉米为材料来完成相关的实验。
(1)因环境温度的骤降,某育种工作者选取的甜玉米(DD)植株与非甜玉米(dd)植株杂交,F1代全为甜玉米,但是其中有一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出现了甜:非甜=35:1的性状分离比,该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该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2)在另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植株A、B玉米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三种授粉所获得的玉米粒色如下表
授粉 | 紫红粒玉米(粒) | 黄粒玉米(粒) |
Ⅰ | 586 | 190 |
Ⅱ | 0 | 820 |
Ⅲ | 410 | 385 |
①在进行以上三种传粉实验时,常需要将雌、雄花序在_____________(授粉前/授粉后/授粉前、后)用袋子罩住,目的是防止混入别的花粉。
②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和植株B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授粉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③若只进行授粉Ⅲ—种实验,根据表Ⅲ中实验结果,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玉米粒色的显隐性关系(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DDdd 5 授粉前、后 Gg、gg GG、Gg 将紫红粒玉米和黄粒玉米培养成植株,分别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染色体变异,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表中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1)环境温度骤降,可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形成DD和dd的配子,导致形成DDdd的F1植株,该植株减数分裂可形成DD、Dd和dd三种雌(雄)配子,其比例为1∶4∶1,雌雄配子随机集合,F2中非甜玉米的比例为(1/6)×(1/6)=1/36,甜∶非甜=35∶1,F2有DDDD、DDDd、DDdd、Dddd、dddd5种基因型。
(2)①玉米的雄花为风媒花,进行玉米传粉实验时,需要将雌、雄花序在授粉前、后均用袋子罩住,防止混入别的花粉。
②根据植株A自交后代出现紫红粒玉米和黄粒玉米,且二者比例为3∶1,可判断紫红粒为显性,植株A基因型为Gg;根据植株B自交后代全为黄粒玉米,可判断B基因型为gg,植株A自交后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GG或Gg。
③只进行授粉Ⅲ一种实验,后代出现紫红粒玉米和黄粒玉米,且二者比例为1∶1,属于测交类型的结果,据此可判断其中显性性状一定为显性杂合子,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玉米粒色的显隐性关系,可将紫红粒玉米和黄粒玉米培养成植株,分别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显性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题目】已知蔷薇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为红色基因,B为红色淡化基因。蔷薇的花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基因型 | aaB_、aabb或A_BB | A_Bb | A_bb |
表现型 | 白色 | 粉红色 | 红色 |
现取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红色纯合品种丁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用甲、乙、丙品种中的_________两个品种杂交可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
(2)实验二的F2中白色:粉红色:红色=_________,其中白色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3)从实验二的F2群体中选择一开红色花的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蔷薇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观察其花的颜色及比例。
①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该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②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该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