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养殖场饲养的栗色鹌鹑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羽个体,长大后发现是雌性(ZW)。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用栗羽雄性个体与之交配,F1均为栗色,雌雄比例1: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出现白羽个体,且均为雌性。
(1)白羽为 性性状,判断依据是 。
(2)若要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白羽群体,必须得到 个体,获得的方法是 。
(3)控制白羽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4)设计实验证明上述(3)的推测成立,写出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A、A表示),并用文字说明对实验结果的预期。
(5)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与鹌鹑生长代谢有关的某受体基因,测定其序列发现有三种不同类型(如下图)
统计群体中6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如下表:
样本总量 | 样本数量 | |||||
250 | AA | BB | CC | AB | BC | AC |
50 | 21 | 49 | 30 | 30 | 70 |
①要测定基因序列需要先提取细胞中的DNA,设计合适的 ,用PCR的方法进行扩增。
②该受体基因的不同类型是通过 形成的。
③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 。
【答案】
(1)隐(1分) 栗色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白羽个体(栗羽雄性与白羽雌性个体交配后代均为栗色)
(2)白羽雄性 用白羽雌性个体与F1栗色雄性交配,后代中出现雄性白羽个体
(3)Z F2中白羽个体均为雌性,且母本为栗色
(4)
结果预期:后代中栗羽均为雄性,白羽均为雌性,且比例为1:1
(5)①引物 ②基因突变 ③0.4(每空1分)
【解析】
(1)因为栗羽雄性个体与之交配,F1均为栗色,雌雄比例1: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出现白羽个体,且均为雌性。说明白羽为隐性性状,且应位于Z染色体上。
(2)若要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白羽群体,必须得到白羽的雄性,该雄性的获得应用白羽雌性个体与F1栗色雄性交配,后代中才会出现雄性白羽个体。
(3)控制白羽的基因应位于Z染色体上,因为在F2中白羽都是雌性,而其母本是栗色的,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有关。
(4)遗传图解应写明基因型、表现型、配子、子代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验证应用测交,即用隐性的雄性和显性的雌性,预期结果应是后代中栗羽均为雄性,白羽均为雌性,且比例为1:1详细见答案。
(5)①要进行PCR扩增,应设计引物。
②这些基因为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不同类型应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
③A=(50*2+30+7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