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以下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取长势致、无病害的青桐木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组,分别置于以下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其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及最大净光合速率如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 实验条件 | 叶绿素a (mg/cm2) | 叶绿素b (mg/cm2) | 最大净光合速率 (mmolCO2/m2·s) |
甲 | 正常光照,正常供水 | 1.8×10-2 | 0.4×10-2 | 1.9×10-2 |
乙 | 弱光照,正常供水 | 1.7×10-2 | 0.4×10-2 | 0.7×10-2 |
丙 | 弱光照,减少供水 | 2.5×10-2 | 0.7×10-2 | 0.9×10-2 |
①干旱土壤中的作物光合作用弱的原因,一是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减少,从而使暗反应受阻;二是影响叶片气孔的开闭,使暗反应合成的________减少,进而生成的(CH2O)减少。
②与乙组相比,丙组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导致该差异的内因是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处于弱光的冬春季时,若要提高青桐木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实验二: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1、S2、S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如图1和图2,请回答以下问题:
(注:植物体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所需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①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的品种是________,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是________。
②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能量既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也参与叶绿体中生物大分子________等的合成。
【答案】[H]、ATP C3 丙组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高 适当减少供水 S2 S3 核酸、蛋白质
【解析】
1.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H2O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①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②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③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1)①干旱条件下,植物缺水导致光反应的原料水减少,光反应产生的[H]、ATP减少,从而使暗反应受阻,另外,由于缺水导致叶片气孔开度减小,使暗反应的原料二氧化碳减少,进而合成的C3减少,最终生成的(CH2O)减少。
②与乙组相比,丙组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大,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丙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高,从而能捕获更多的光能,这是导致丙组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大的内因,据此分析,当处于弱光的冬春季时,适当减少供水,可以提高青桐木幼苗光合作用强度。
(2)①实验结果显示,S2品种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都低,说明适宜弱光条件下生长,故此可知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的品种是S2,而S3品种光的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最高,该品种可利用的有效光照强度范围最大,说明该品种最适应强光条件。
②叶绿体中的生物大分子有核酸、蛋白质等,故可知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能量除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还能参与叶绿体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这里的生物大分子指的就是核酸和蛋白质等。
【题目】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胰岛素对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其合成过程如下:刚合成的多肽称前胰岛素原,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最后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和一个多肽C(如图)。请回答:
(1)前胰岛素原可与____________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前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形成 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两条肽链,这两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图中的_________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______________。
(3)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________个﹣NH2。
(4)由前胰岛素原最终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要有__________(细胞器)的参与。
(5)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a.实验步骤(请填充表格空白处)
步骤 /具体操作 | A试管 | B试管 |
① | 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 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
② | 5滴蒸馏水 | A |
③ | B | 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
④ | 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 | |
⑤ | 配制一定量的斐林试剂 | |
⑥ | 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
表格中A代表_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叶片宽窄是受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 Ⅰ | Ⅱ | Ⅲ |
碱基变化 | C→CG | C→T | CTT→C |
蛋白质 |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mRNA提前出现__________。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a.Ⅱ b.Ⅲ c.Ⅱ和Ⅲ同时
【题目】进食后,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所引起的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下图所示。
(1)进食后,图中 ATP/ADP 的比值上升原因是____。
(2)简述胰岛B细胞内 ATP/ADP 的比值上升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过程________。
(3)结合图示信息,解释胰岛素所具有的“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功能:________。
(4)为研究血浆维生素 D3(用 VD3 表示)与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根据血浆VD3的含量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糖尿病发病率,结果如表。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血浆VD3 (ng/mL)| | VD3<18.6 | 18.6≤VD3<31 | 31≤VD3<50 |
糖尿病的发病率(%) | 12.4 | 4.6 | 0.0 |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胰岛 B 细胞内 Ca2+达到一定浓度后,胰岛素开始释放。请结合上图信息推测血浆VD3在此过程中的相关功能可能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