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种蛾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体色灰、白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触角长、短受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用一对纯合的长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个体做亲本,F1均为长触角灰身,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身:白身=3:1,雄性:雄性=1:1。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2的统计数据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体色的基因A、a是否位于Z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判断控制触角长短和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应该对F2个体进行统计数据的补充:如果______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如果d是位于Z、W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即ZdZd、ZdWd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为了得到雄:雌=2:1的后代,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若将该亲本产生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成活个体中ZD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答案】不能 统计数据没有反映体色与性别是否有关联 长触角灰身∶长触角白身∶短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9∶3∶3∶1 ZDZdZDWd 5/7
【解析】
一对纯合的长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个体做亲本,F1均为长触角灰身,说明长触角、灰身为显性性状,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身:白身=3:1,雄性:雄性=1:1。由于未统计体色与性别的关联,所以该结果不能判断控制体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Z染色体上。
(1)根据F2的统计数据不能判断控制体色的基因A、a是否位于Z染色体上,原因是统计数据没有反映体色与性别是否有关联。
(2)如果后代出现长触角灰身∶长触角白身∶短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9∶3∶3∶1,说明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这才能确定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如果d是位于Z、W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隐性致死基因,为了得到雄∶雌=2∶1的后代,说明存在着雌性致死,应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ZDZd×ZDWd,由于ZdWd致死,后代剩下ZDZD、ZDZd、ZDWd这三种基因型,即雄∶雌=2∶1。若将该亲本产生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产生的雄配子ZD∶Zd=3∶1,雌配子ZD∶Wd=1∶1,F2中ZDZD∶ZDZd∶ZDWd=(3/4×1/2)∶(1/4×1/2)∶(3/4×1/2)=3∶1∶3,ZD的基因频率为(3×2+1+3)÷(3×2+1×2+3×2)=5/7。
【题目】下图是我市某湿地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表格是有关部门对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单位为103 kJ/(m2·y)〕。请分析回答:
同化能量 | 储存能量 | 呼吸消耗 | |
A | 900 | 200 | 700 |
B | 180 | 60 | 120 |
C | 14 | 2 | 12 |
D | 100 | 18 | 82 |
(1)太阳能主要通过_____过程输入到由左图中A、B、C、D、E等成分构成的_________中,其中该系统的营养结构组成中不包括_____(填字母,2分),字母E表示___________。
(2)若图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则图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____(填图中箭头的数字)。
(3)根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模式图包括_______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第二营养级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另一部分同化后用于自身_______和_____;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
【题目】为研究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切掉胚芽鞘尖端后,在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ɑ,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mg/L) | 0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0.35 |
胚芽鞘弯曲的角度ɑ(°) | 0 | 3 | 7 | 12 | 15 | 18 | 15 | 10 |
(1)植物体内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生长素在极性运输过程中通过_________方式进出细胞。
(2)该实验的结论是: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胚芽鞘的弯曲角度为13°,若要判断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范围,可以将其稍加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若胚芽鞘弯曲角度小于13°,则说明生长素溶液浓度范围在_________之间;若胚芽鞘弯曲角度大于13°,则说明生长素溶液浓度范围在___________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