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数、DNA数变化的关系,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在甲图A,B,C,D中,对应乙图DE段的是_________。丙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就甲图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___期的细胞,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3)甲图中结构1、结构2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甲图的A图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
【答案】A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分裂)间期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板、核膜 8、8、0
【解析】
据图分析,甲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乙图中实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其中 AB段表示间期、BC段表示前期、CD段表示中期、DE段表示后期、EF段表示末期。丙图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中的A细胞和乙图中的DE段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前期、中期和末期,还缺少分裂间期,间期细胞中重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据图分析,甲图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图中1为细胞板,2是核膜。
(4)甲图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
【题目】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该地区也是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域。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_________宿主细胞。
(2)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请阐述b组和c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b组:排除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组:_________的参照。
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_________,可得出_________的结论。
(3)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ADE)。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备选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
备选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U(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细胞系W(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实验方案:
组别 | 实验处理 | 预期结果 |
实验组 | 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 | 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 |
对照组 | 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 |
①请指出本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改进本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