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促进生长抑制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2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促进生长抑制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3)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4)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种植物的_______________作用效果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生长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 不同器官 两重性

【解析】

分析题图: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图中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是抑制作用,对茎和芽都是促进作用,B点的浓度对芽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1)分析题图可知,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2)图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3)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4)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而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囊泡在细胞内主要是指由磷脂分子(两亲分子)有序组成的密闭双分子层的球形或椭球形结构。细胞质不同部位间的物质运输转移主要通过囊泡进行,如图(一)中的各种小球形结构。图(一)和图(二)分别表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模式图,ABCD表示细胞内的四种细胞器,ab表示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两种特殊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标注的细胞器名称:[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a”表示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一)所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图(二)所示细胞中属于囊泡的是_____________

4)詹姆斯·罗斯曼发现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 这种“识别代码” 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

5)在胰岛细胞中能发生碱基“A-T”配对的结构或部位是______________。糖尿病的产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或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论在生产实践还是科学实验中都有重要的意义。营养缺陷型是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的菌株。能满足某一菌种野生型(变异前)菌株营养要求的最低成分的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如蛋白胨、酵母膏等),可以满足该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的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野生型产氨短杆菌能利用糖及无机盐经一系列酶促代谢反应合成腺嘌呤(或腺苷酸),然后再合成菌体所需的核酸等物质。示意图如下:

1)一般可通过诱变方法获得腺嘌呤缺陷型菌株,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诱变处理后的存活个体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___________(基本/补充/完全)培养基中,可以淘汰大部分野生型菌株而“浓缩”缺陷型菌株,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培养基也可称为__________培养基。

3)将上述方法处理后的菌株培养在完全培养基(A)上,经培养长出菌落abc,用灭菌丝绒“印章”轻按A表面,然后将其轻按在含有基本培养基(B)的培养皿上并培养。如下图所示,________是营养缺陷型菌株。如要进一步确定是腺嘌呤缺陷型,操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株是腺嘌呤缺陷型。

4)上述过程可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环节。

5)腺嘌呤缺陷型须在基本培养基中供给琥珀酸腺苷酸才能生长,说明诱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腺嘌呤缺陷型菌株的发酵可用于生产(物质)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