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乙型脑炎和伪狂犬病是猪的两种常见传染病。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能同时预防这两种病疫苗的流程图,其中PrM为乙型脑炎的特异性抗原基因,PK、gG、gD为伪狂犬病的主要抗原基因,TK为伪狂犬病的毒性基因,pgG为启动子,BamHⅠ和EcoRⅠ为两种限制酶,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GGATCC、GAATTC。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有 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四种引物中适用于过程①的一对引物是________

P1:5'TTGGATCCATGGAAGGCTCAATCATGTG3’

P2:5'CACAAGCTTAGATGACGTATCCAAGGAG3’

P3:5'TACGGTACCTTAGGGGTTAAGTGGG3’

P4:5’GCGAATTCTAACTGTAAGCCGGAGCG3’

(2)过程②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过程③中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重组伪狂犬病毒中不带TK基因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4)将获得的病毒疫苗注射到猪体内,一方面病毒中抗原基因在猪细胞中大量表达,诱导猪获得_______免疫;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使得病毒投苗具有用量小、作用更持久等优点。

【答案】 反(逆)转录酶 Taq酶 P1和P4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使大肠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 不具毒性,注射后不会引发猪患病 体液和细胞(特异性) 病毒在动物体内可增殖并长期保留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过程①表示乙脑病毒的RNA逆转录形成相应的目的基因,并通过PCR技术扩增该目的基因;过程②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③表示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大肠杆菌)的过程。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①涉及到逆转录和PCR技术,因此需要逆转录和耐高温聚合酶(Taq酶)的催化。根据目的基因两侧的限制酶(BamHⅠ和EcoRⅠ)的识别序列可知,应该选择的引物是P1和P4。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②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工具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过程③表示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大肠杆菌)的过程,需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得大肠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有利于存在DNA的导入。

(3)根据题干信息已知,TK为伪狂犬病的毒性基因,因此重组伪狂犬病毒中不带TK基因的优点是不具毒性,注射后不会引发猪患病。

(4)将获得的病毒疫苗注射到猪体内,一方面病毒中抗原基因在猪细胞中大量表达,诱导猪获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另一方面病毒在动物体内可增殖并长期保留,使得病毒投苗具有用量小、作用更持久等优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及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___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最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3)将放有滤膜的平板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12 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应选取菌落数目________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如果经过培养后稀释倍数为105的4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43、47、42、48,那么每升河水中约含大肠杆菌_____________个。用这种方法测定的细菌数量比实际活菌数量要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测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将分别含有A、B、C3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见下图。根据图的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选择的抗生素是________。若透明圈中出现了1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

【题目】某高山草地,气候寒冷,植物凋落物不易分解。为科学管理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科研人员研究了放牧强度对该地区草地中垂穗鹅冠草和川嵩草两个优势物种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主要实验流程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流程:

实验结果:

凋落物种类

测定项目

不放牧

轻度放牧

中度放牧

重度放牧

垂穗鹅冠草

失重率/%

26.0

27.2

29.6

32.8

碳损失率/%

26.1

27.5

29.4

32.9

氮损失率/%

13.6

14.4

17.3

19.1

川嵩草

失重率/%

44.0

46.2

50.4

56.2

碳损失率/%

41.9

44.3

48.5

54.4

氮损失率/%

39.4

41.4

46.4

52.8

(1)该高山草地植物凋落物不易被分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③中,装有凋落物的小袋埋在“土壤深度lOcm处”为宜,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氮元素进入植物体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主要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

(4)根据研究结果,在高山草地进行人工种草时应优先选择的牧草是__________,主要依据是_________

(5)结果还表明,随着草地放牧强度的增加,两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_____。但过度放牧又会导致草地植被破坏,加剧草地荒漠化,因此应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确定合理载畜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