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用实验方法鉴定市场中的奶粉的成分和蛋白质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1)如果该奶粉中含有葡萄糖,则用 试剂检验,会出现 沉淀.
(2)如果该奶粉中含有淀粉,则用碘液检验,会出现 色.
(3)如果该奶粉中含有蛋白质,则用 试剂检验,会出现 色.
(4)通过以上鉴定,并不能确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还必须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鉴定.现提供一瓶合格的奶粉样品,请你完成下面的方案,鉴定待测奶粉蛋白质含量是否合格?
A.实验步骤:
①将少许等量待测奶粉和合格奶粉样品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
②各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
③比较两试管颜色的差异度.
B.实验结果与分析:
①如果颜色差异不明显,说明 .
②如果A管颜色比B管颜色浅,则说明 .
(1)如果该奶粉中含有葡萄糖,则用
(2)如果该奶粉中含有淀粉,则用碘液检验,会出现
(3)如果该奶粉中含有蛋白质,则用
(4)通过以上鉴定,并不能确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还必须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鉴定.现提供一瓶合格的奶粉样品,请你完成下面的方案,鉴定待测奶粉蛋白质含量是否合格?
A.实验步骤:
①将少许等量待测奶粉和合格奶粉样品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
②各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
③比较两试管颜色的差异度.
B.实验结果与分析:
①如果颜色差异不明显,说明
②如果A管颜色比B管颜色浅,则说明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专题: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
解:(1)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验,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2)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
(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4)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奶粉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否合格,可以用待测奶粉样品和合格奶粉样品对照,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实验过程为:将少许等量待测奶粉和合格奶粉样品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各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比较两试管颜色的差异度.如果颜色差异不明显,说明该待测奶粉是合格的;如果A管颜色比B管颜色浅,则说明该待测奶粉蛋白质含量不合格.
故答案为:
(1)斐林 砖红色
(2)蓝
(3)双缩脲 紫
(4)该待测奶粉是合格的 该待测奶粉蛋白质含量不合格
(2)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
(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4)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奶粉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否合格,可以用待测奶粉样品和合格奶粉样品对照,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实验过程为:将少许等量待测奶粉和合格奶粉样品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各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比较两试管颜色的差异度.如果颜色差异不明显,说明该待测奶粉是合格的;如果A管颜色比B管颜色浅,则说明该待测奶粉蛋白质含量不合格.
故答案为:
(1)斐林 砖红色
(2)蓝
(3)双缩脲 紫
(4)该待测奶粉是合格的 该待测奶粉蛋白质含量不合格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和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该实验的原理,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还要求考生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奶粉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否合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DNA和蛋白质的主要区别在于( )
A、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 |
B、DNA分子结构稳定 |
C、DNA存在于细胞中 |
D、DNA分子结构复杂 |
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 |
B、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可呈“J”型增长 |
C、外来物种入侵不一定呈“J”型曲线增长 |
D、若N0表示起始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年增长倍数,则第t年种群数量为:Nt=N0λt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中不含磷脂的一组是( )
A、细胞膜和核糖体 |
B、线粒体和叶绿体 |
C、中心体和核糖体 |
D、内质网和高尔基本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
C、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一定就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