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振荡培养的另一个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_______微生物。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4)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此操作过程中如何防止杂菌污染(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研究“目的菌”的群体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若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统计“目的菌”的数量,以一个大方格(体积为0.1 mm3)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B,菌液稀释倍数为C,那么原菌液的菌群密度为____________个/mL。
(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扩大培养(使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增高) 异养需氧型 让目的菌充分利用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 对羟基苯甲酸 对照作用 接种过程在火焰旁边进行,接种前灼烧接种环,打开试管后试管口在酒精灯上灼烧,培养皿打开时,在酒精灯旁打开一个缝隙等等 定期取样 50000BC 污染环境或感染操作者 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解析】试题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利用微生物培养的知识分离高效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先分析题图,了解分离高效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过程,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解答。其中图示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1)经过①→③的重复培养,目的是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比例。
(2)振荡培养的目的之一是增大培养液中溶解氧,对此可推测培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目的之二是让目的菌充分利用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
(3)实验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是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所以⑤中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⑥中没有对羟基苯甲酸,⑦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所以⑥是起对照作用,对照的目的是说明通过选择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
(4)⑤→⑥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可以采用接种过程在火焰旁边进行,接种前灼烧接种环,打开试管后试管口在酒精灯上灼烧,培养皿打开时,在酒精灯旁打开一个缝隙等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群体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采用定期取样的方法进行计数。根据密度=总数/体积,所以原菌液的菌群密度为(B/5)×25÷0.1×1000×C=50000BC个/mL。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免污染环境或感染操作者。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题目】下表是某生物小组研究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条件及各实
验组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变化,实验过程中室温恒定且适宜,BCD三组中植物生理状况相似,ACD三组中小鼠均健康且生理状况相似.请据表分析回答:
组别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图 | ||||
实验条件 | 黑暗 | 黑暗 | 光照为3klx | 光照为6klx |
CO2含量变化(mg?h﹣1) | +3 | +6 | +3 | ? |
(1)B组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
(2)C组植物光合作用1h固定了___________ mg CO2.此状态下钟罩C内的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答:___________.
(3)D组钟罩内的CO2含量变化可能___________(填“≥+3mg?h﹣1”或“≤+3mg?h﹣1”),若D组CO2含量变化与C组相同,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
(4)给植物提供H2180,最先在小鼠的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中检测出放射性标记(不考虑蒸腾作用释放的H2O),该物质产生于___________ (填细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