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2中字母代表生物群落的组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某种牧草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
(2)图1若蛇取食蟾蜍的量由3/4调整到1/2,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Kg,人比原来多增重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算)。能量在食物链(网)中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
(3)图2中的C生物类群包含图1中的哪些生物____;图1中未表示出来的生物群落组成还有___,对应图2中的字母____,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还应包括_____。
(4)在草原上放牧羊的数量要保持适中,其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
【答案】随机取样 1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不能逆转 人、蟾蜍、蛇、猫头鹰 分解者 B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
【解析】
图1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食物网中显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生产者(草),消费者(各种动物),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有4条食物链。图2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A是生产者,D、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
(1)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样方法,因此,调查某种牧草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2)图1中若蛇取食蟾蜍的量由3/4调整到1/2,调整比例之前,设蛇增重1Kg,则通过蟾蜍需要草的量为1×3/4÷20%÷20%÷20%=93.75Kg,通过鼠需要草的量为1×1/4÷20%÷20%=6.25Kg,即调整比例前,蛇增重1Kg从理论上分析需要草的量为100Kg,改变取食比例后,需要草的量为1×1/2÷20%÷20%÷20%+1×1/2÷20%÷20%=75Kg,即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Kg节省草的量为25Kg,若这些能量流向人,则人比原来多增重25×20%×20%=1Kg。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单向流动的原因是食物链(网)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不能逆转。
(3)图2中的C生物类群为次级消费者,而图1中人、蟾蜍、蛇、猫头鹰都属于次级消费者;图1中的生物类群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分中除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有未表示出来的生物群落为分解者,对应图2中的B,另外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因过度食用牧草导致草场逐渐被破坏,进而导致草原上牲畜的环境容纳量降低,甚至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因此,在草原上放牧羊的数量要保持适中,其重大意义在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题目】下图为真核细胞中3种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周期性消失与重建的结构有_______(填标号)。结构②是大分子物质的通道,结构④与________有关。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除甲图中已有的联系外,生物膜之间还可以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2)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乙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______、 丙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3)在细胞分裂间期,结构乙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I.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结构乙分裂增殖形成。
已知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有人利用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结构乙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 | 1 | 2 | 3 | 4 |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 | 2.0 | 1. 0 | 0.5 | 0.25 |
①与野生型相比,实验中所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代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只是_______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__________(在Ⅰ、Ⅱ、Ⅲ中选择)。
【题目】某地区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流入污水增多,水体重金属污染加剧。研究人员发现可通过定期收割沉水植物地上部分,修复镉等重金属污染水体。
(1)沉水植物其根部能从底泥和水中吸收Cd等无机盐离子,净化水体,体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此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为筛选适合该湿地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用不同浓度镉溶液处理本地4种沉水植物4天后,检测其对镉(Cd)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如表和图。
沉水植物 | 半数抑制浓度(mg·L-1) |
黑藻 | 0.51 |
狐尾藻 | 0.81 |
金鱼藻 | 0.03 |
菹草 | 0.12 |
(半数抑制浓度指抑制沉水植物半数生长的外部Cd浓度)
表数据显示4种沉水植物中对镉的耐受性最大的是________。结合图1的实验结果,选择黑藻和菹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不选用狐尾藻和金鱼藻的原因是________。
(3)研究者从该湖泊取底泥,将黑藻和菹草分别栽种其中,用自来水培养。测定其生长率(图)和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指由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迁移能力),结果如表。
沉水植物 | 富集系数 | 迁移系数 | |
地上部分 | 根部 | ||
黑藻 | 0.33 | 0.41 | 0.79 |
菹草 | 0.21 | 1.01 | 0.21 |
综合分析,研究者认为黑藻是最适合修复Cd污染水体的物种,其重要证据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富集镉的沉水植物必须及时收割并无害化处理,一是因为镉等重金属能够通过___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二是因为________而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