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如图是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的图解,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的同一细胞中M1 , M2可同时发生
B.①、② 过程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C.白化病的成因是酪氨酸酶活性低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D.③、④ 性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
【答案】B
【解析】
A.M1与M2为不同的mRNA,血红蛋白基因在红细胞内表达,酪氨酸酶基因在皮肤细胞中表达,因此基因1与基因2不能在同一细胞中表达,A错误。
B.①为转录、②为翻译,转录为DNA与RNA配对,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与U,T与A,C与G,G与C,翻译为RNA与RNA配对,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与U,U与A,C与G,G与C,不完全相同,B正确。
C.白化病的成因是酪氨酸酶无法合成,导致酪氨酸无法转化为黑色素,C错误。
D.④的形成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
【题目】为了研究ATP合成过程中能量转换机制,科学家利用提纯的大豆磷脂、某种细菌膜蛋白(Ⅰ)和牛细胞中的ATP合成酶(Ⅱ)构建ATP体外合成体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模拟了在________(细胞器)膜上合成ATP的能量转换过程。
(2)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进行了相关实验,如下表。
组别 | 人工体系 | H+通过Ⅰ的转运 | H+通过Ⅱ 的转运 | ATP | |||
大豆磷脂构成的囊泡 | Ⅰ | Ⅱ | |||||
1 | + | + | + | 有 | 有 | 产生 | |
2 | + | - | + | 无 | 无 | 不产生 | |
3 | + | + | - | 有 | 无 | 不产生 |
注:“+”、“-”分别表示人工体系中组分的“有”、“无”。
①比较第1组和第2组的结果可知,Ⅰ可以转运H+进入囊泡。进一步研究发现,第1组囊泡内pH比囊泡外低1.8,说明囊泡内的H+浓度_____________囊泡外。
②当第1组人工体系加入丙酮后,不再产生ATP,其原因可能是丙酮破坏了囊泡膜,导致囊泡内的H+ ______________。
③比较第1组和第3组的结果可知,伴随_______________的过程,ADP和Pi合成ATP。、
(3)上述实验表明,人工体系产生ATP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 _____________→ATP中的化学能。
【题目】果蝇的眼色通常是红色的,遗传学家摩尔根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利用这只白眼雄果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红眼为________性状。若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实验一的F2中,白眼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机会应该________。由此判断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应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若决定眼色的基因用A、a表示,则由实验二可证明F1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3)摩尔根继续将实验二中获得的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则后代中雌果蝇的眼色表现为______,雄果蝇的眼色表现为____________。
【题目】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该色素随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 A Bb | A bb | A BB aa ; |
表现型 | 粉色 | 红色 | 白色 |
写出AABb(粉花)和AAbb(红花)杂交的遗传图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否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实验。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粉色植株(AaBb)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植株花色为粉色:白色=1:1,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A图中图示。
b.若子代植株花色为___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B图中图示。
c.若子代植株花色为___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C图中图示。
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请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下图圆圈中画出a、b、c三种情况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