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鲵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性凶猛,喜肉食,常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夜间活动。对水域的清洁度和酸碱性要求较高,耐饥饿。食物缺乏时,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幼体发育为成熟个体时间漫长。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近年来数量有骤减趋势。

分析大鲵数量骤减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原因:全球变暖,降水减少,人类活动导致其栖息地通受破坏,供觅食、栖息等的水域日益退化。工农业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水质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大鲵生存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因数量较少,水利工程堵塞了大鲵繁殖交流的通道,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加之人类大量捕杀,大鲵数量骤减。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鲵原生态生存环境,人工孵化培育大鲵幼苗,增加成活率;加强对大鲵资源的动态监控。在山溪和河道上面修建专门通道,以增加繁殖场所和交流的渠道等。

【解析】大鲵数量骤减的可能原因要从大鲵的生活习性及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角度分析。由材料“大鲵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性凶猛,喜肉食,常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夜间活动。对水域的清洁度和酸碱性要求较高,耐饥饿。”可知,大鲵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水体被破坏,水质变差,导致生存环境改变。具体包括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导致的水体污染和水利工程加之人类的捕杀等。保护措施主要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针对生态环境恶化,可以建立保护区,保护生存环境。人工孵化幼苗。针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堵塞通道问题,可以修建专门的通道,提供和增加繁殖场所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