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先天性肌强直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依据遗传方式不同分为Becker病(显性遗传病)和Thomsen病(隐性遗传病)。下图是某一先天性肌强直家系的系谱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据图判断,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最可能是Becker病
D.Ⅲ-5与一父母表现均正常的患者婚配,后代一定患病
【答案】D
【解析】
先天性肌强直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依据遗传方式不同分为Becker病(显性遗传病)和Thomsen病(隐性遗传病),可以推测Becker病(显性遗传病)和Thomsen病(隐性遗传病)同为常染色体遗传病,或者同为X染色体上的遗传传病。假设Becker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Ⅱ2生出的Ⅲ2一定为患者,与系谱图不符,则推测Becker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推测Becker病(显性遗传病)和Thomsen病(隐性遗传病)同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即Becker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Thomsen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均是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所以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A正确;
B、若Becker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Ⅱ2生出的Ⅲ2一定为患者,与系谱图不符,则推测Becker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因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推出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
C、据分析可知,Becker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Thomsen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图可知,该系谱图中每代都有患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即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最可能是Becker病,C正确;
D、若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是Becker病,一父母表现均正常的患者,可以确定其为隐性纯合子(aa),Ⅲ-5为杂合子(Aa),因此,二者结婚可以产生不患病(aa)的后代,D错误。
故选D。
【题目】实验一:把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分为三组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结果如表。
组别 | 抗体含量 |
A组 | +++ |
B组 | + |
C组 | ++++ |
注:“+”数量表示含量多少 |
实验一结果
(1)从图1可知,绵羊细胞R在本实验中作为________,每次注射的绵羊细胞应取自同一个体,理由是________。
(2)从表可知,转入脾脏细胞的组小鼠注射绵羊细胞后,产生的抗体多于组,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能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去除细胞作用有利于________免疫过程的完成。
(3)实验二:另取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含抗体M的血清、含抗体G的血清和不含抗体M和G的血清,2小时后,向三组小鼠体内注射绵羊细胞R,免疫后定期测定小鼠脾脏单位区域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
由图2可知,注射的抗体G对小鼠抗绵羊细胞R的免疫应答过程起________作用,对防止机体免疫功能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科学家推断,小鼠B细胞表面存在抗体G的受体才能使抗体G发挥正常功能。若想验证该假设成立,对照组选用的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应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b.使抗体G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c.使抗体G受体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d.绵羊细胞R和抗体G
e.对照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高于实验组
f.对照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低于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