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原理或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因此常用作还原糖鉴定实验的材料 | |
B. |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细胞处于活体状态 | |
C. | 调查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样方法能更接近真实数据 | |
D. |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活性属于无关变量 |
分析 还原糖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等)、乳糖和麦芽糖,蔗糖和多糖不属于还原糖.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细胞处于活体状态.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解答 解:A、淀粉不是还原糖,因此不能用马铃薯作为还原糖鉴定的材料,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细胞处于活体状态,B正确;
C、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时,不适宜用样方法,应用标记重捕法,C错误;
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活性是因变量,酶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调查种群密度、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下列与无机盐的功能无关的是( )
A. | 是细胞中能源物质之一 | B. | 细胞的组成成分 | ||
C. | 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 D. | 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
1.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 通过检测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黄,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
B. | 用无水乙醇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观察到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黄绿色、橙黄色、蓝绿色和黄色 | |
C. |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均用酒精配制解离液 | |
D. |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细胞内叶绿体、线粒体形态分布实验均需保持细胞活性 |
18.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缺镁会导致树叶变黄 | |
B. | 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物质运输的介质 | |
C. |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 |
D. | 细胞进行脂肪、DNA、RNA等物质合成时都需要磷酸盐 |
5.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
B. |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 |
C. | 科学家根据同位素示踪实验的结果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生物体通过DNA的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 | |
D. | 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模型,每个磷酸基团上连接1个或2个脱氧核糖 |
15.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这种细菌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
B. | 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 |
C. | 该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 | |
D. | 该菌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2.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对维持血糖浓度平衡最为重要的一项生理活动是( )
A. | 淀粉的消化与葡萄糖的吸收 | B. | 糖类与脂肪的相互转化 | ||
C. | 糖类的氧化分解 | D. | 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
19.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 |
B. | 若Ⅲ-2为患者,则Ⅲ-2与Ⅲ-4婚配,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 |
C. | 图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都是杂合子,患病女性为纯合子 | |
D. | 若该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且Ⅲ-4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则染色体异常一定源于Ⅱ-3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
2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蛋白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它的单体 | |
B. | 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后的产物是CO2和H2O,所以CO2和H2O是脂肪的单体 | |
C. | 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单糖 | |
D. | DNA和RNA单体的分子组成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