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年初,起源于东非的蝗虫已渡过红海到达巴基斯坦,导致严重蝗灾,而巴基斯坦计划从我国引入鸭子防治蝗灾。如图是科学家在研究蝗灾中构建的鸭—蝗虫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2)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蝗虫和鸭的K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巴基斯坦地区蝗虫种群密度急增的直接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下列属于蝗虫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密集型分 布②出生率 ③捕食 ④优势种 ⑤信息传递
(4)有人说引入鸭子防治蝗虫属于外来物种入侵,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数学 负反馈 N2 P2 迁入率 ①② 不同意,外来物种入侵会影响本地物种生存,破坏当地生态系统,而引人鸭子防治蝗虫有利于当地生态平衡
【解析】
(1)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指根据对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实践经验,归结成反映对象某些主要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图形或数据表。
(2)K值是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所允许生物的最大值。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会围绕K值波动。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可持续。
(1)图中显示了蝗虫与鸭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所示模型为数学模型;该曲线变化反应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2)由于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围绕K值波动,所以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蝗虫和鸭的K值分别为N2和P2。
(3)由题干中“起源于东非的蝗虫已渡过红海到达巴基斯坦,导致严重蝗灾”,可知巴基斯坦地区蝗虫种群密度急增的直接因素主要是迁入率。种群数量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密集型分布和随机分布,题中属于蝗虫种群基本特征的有①②。
(4)引入鸭子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可持续;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引入鸭子的意义是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物种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而引入鸭子防治蝗虫并没有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这并不属于物种入侵。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取A、B两个锥形瓶,分别放入适量的等体积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A瓶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B瓶不做处理,再将A、B瓶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析回答:
(1)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两个计数室(规格为:1 mm×1 mm×0.1 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有关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a. 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
b. 活酵母菌可以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
c. 先向计数室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d. 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
(3)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A瓶的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
时间(天) | 1 | 2 | 3 | 4 | 5 | 6 | 7 |
酵母菌数量(万个/mL) | 32 | ? | 180 | 256 | 257 | 258 | 192 |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万个/mL。据表分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相当一段时间内,呈______型增长。6到7天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画出酵母菌的增长速率的曲线 ________。
【题目】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 菌落直径:C(mm) | 透明圈直径:H(mm) | H/C |
细菌Ⅰ | 5.1 | 11.2 | 2.2 |
细菌Ⅱ | 8.1 | 13.0 | 1.6 |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细菌Ⅱ分解淀粉能力比细菌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