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下列有关细胞内有机物中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中有氢键,RNA中无氢键
B.DNA中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只能依赖DNA聚合酶
C.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只能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蛋白质中的肽键的形成只能发生在核糖体中

分析 1、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3、ATP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 解:A、DNA是双链结构,两条链是通过氢键连接的,RNA也有局部双链结构,也含有氢键,A错误;
B、DNA中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能依赖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B错误;
C、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形成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错误;
D、蛋白质中的肽键的形成只能发生在核糖体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核糖体的功能,DNA和RNA的结构,ATP的形成途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
(对照)
7575
浸润在河
豚毒素中
5min后6565
10min后5025
15min后400
(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