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脂肪鉴定实验中,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A. | 制片、染色、洗浮色、镜检 | B. | 染色、洗浮色、制片、镜检 | ||
C. | 制片、镜检、染色、洗浮色 | D. | 染色、制片、洗浮色、镜检 |
分析 脂肪鉴定实验的步骤为:
1.制备生物组织实验材料:取花生种子,徒手切片.
2.实验操作和观察
(1)染色: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2~3min.
(2)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滴1~2滴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制片:吸去多余酒精,滴1滴蒸馏水,制成临时装片.
(4)观察:子叶薄片的颜色.
解答 解:脂肪鉴定实验的步骤为: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检测脂肪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 |
B. |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
C. |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三部分结构 | |
D. |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
5.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其原因是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 U/mg) | 脂肪酶活性( U/mg) | 淀粉酶活性( U/mg) | |
对照组 | 1.09 | 0.08 | 0.12 |
实验组 | 1.71 | 0.10 | 0.13 |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其原因是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15.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 |
B. | 线粒体内产生的ATP,只供线粒体内吸能反应的消耗 | |
C. |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 |
D. | 核膜消失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形成于有丝分裂的末期 |
2.下表是实际测得的某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三项生理指标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甲项 | 进食后(h) | 0.5 | 1.0 | 1.5 | 2.0 | 2.5 |
血糖浓度(mmol/L) | 5.91 | 6.15 | 5.82 | 4.96 | 5.45 | |
乙项 | 测量时间 | 6时 | 9时 | 12时 | 15时 | 18时 |
体温(℃) | 36.7 | 36.8 | 37.0 | 37.2 | 36.9 | |
丙项 | 测试物 | 胃液 | 唾液 | 血液 | 肠液 | 胰液 |
PH | 1.8 | 6.8 | 7.4 | 7.7 | 8.0 |
A. | 二项生理指标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都有直接参与 | |
B. | 进食后2.0-2.5小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 |
C. | 该运动员若突然来到一个寒冷条件中训练,机体会通过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来调节体温的恒定 | |
D. | 丙的各项指标测的是人体不同体液的pH |
1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 |
B.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可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 | |
C. | 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临时装片,可观察到联会现象 | |
D. |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需尽量减少其结团现象 |
20.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如图,下列各选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分别刺激A、B、C、G、H五处,都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 | |
B. | 在B、C两点接上灵敏电流计,刺激A和G点,电流计指针都能偏转 | |
C. | 在B、H两点接上灵敏电流计,刺激A点,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刺激G点,电流计指针只偏转1次 | |
D. | 兴奋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经历了从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