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1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个体(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某些时期示意图(只展示部分染色体)及细胞中核DNA在不同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据图分析,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在EF段和NO段,CD段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关键原因
B.图1中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的出现可能来自于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若图1细胞继续正常进行分裂,可产生3种或者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D.核DNA用32P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置于无放射性的31P条件下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一半有放射性,一半没有放射性
【答案】D
【解析】
题图分析,图1为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过程,图2中AG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HI段表示受精作用;IQ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中JK表示有丝分裂间期,KM表示有丝分裂前期,MN表示有丝分裂中期,NO表示有丝分裂后期,OPQ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A、图2中AF段包括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其中EF段包括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图2中IQ段为有丝分裂的过程,其中NO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因此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在EF段和NO段;CD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关键原因,A正确;
B、图1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根据该个体的基因型可知,图1中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的出现可能来自于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
C、若图1细胞继续正常进行分裂,由于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的出现,若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可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C正确;
D、核DNA用32P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置于无放射性的31P条件下进行减数分裂,由于DNA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中都有放射性,因此产生的精子中都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D。
【题目】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主要植物类型 | 昆虫种类数 | 昆虫密度实验前 | ||||
实验前 | 实验后 | 实验前 | 实验后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实验区 | 海蓬子 | 互花米草 | 47 | 20 | 14只/m2 | 2.3只/m2 |
对照区 | 海蓬子 | 海蓬子 | 47 | 20 | 13只/m2 | 111只/m2 |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_。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
(4)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5)若鸟的食物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将会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