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家蝇。
材料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
①抗药性的出现是 ______ 的结果,DDT起 ______ 作用。
② ______ 是不定向的, ______ 是定向的。
(2)材料一中,若家蝇的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Tt__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______ 、 ______ 。
(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
①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 ______ 。
(4)上述材料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 ______ ,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 基因突变 选择 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 48% 9% 94% 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种群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和现代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识记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再结合题意就能准确答题。
(1)①由于每组中的B部分以及重复多次后,它自始至终没有接触过DDT,而其中有较多的抗药性个体,说明抗药性的出现不是来自于DDT的诱导,而是来自基因突变,DDT对其只具有选择作用。
②基因突变是不定性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此题的突破点为随机交配,说明不会改变基因频率,可用遗传平衡定律来解题,由题干中数据可知短肢(rr)个体占25%,残翅(tt)个体占16%,则t的基因频率为40%,r的基因频率为5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Tt__个体所占比例为:2×(T)60%×(t)40%=48%,而TTRR个体所占比例为60%(T)×60%(T)×50%(R)×50%(R)=9%。
(3)①由图中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AA+1/2Aa=90%+8%×1/2=94%。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