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但其抗寒能力较差,在高纬高寒地区种植难以存活。研究人员将纯种不抗寒苜蓿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再经过多年选育,培育出两个抗寒苜蓿新品种(Ⅰ号和Ⅱ号)。下面是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的杂交实验以及实验结果:
(1)上述选育新品种Ⅰ号和Ⅱ号的方法是__________,苜蓿植株抗寒性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不都是简单的__________关系。
(2)实验一的F1植株可产生__________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F2的抗寒苜蓿植株中,杂合抗寒苜蓿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品种Ⅱ号的基因型为(基因用A,a和B、b表示)__________,实验二的F2抗寒植株含有_____种基因型。
(4)苜蓿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研究者在纯种紫花和白花杂交后的F1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苜蓿,请你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诱变育种 线性 4 4/5 AaBB或AABb 3 植株发生基因突变,T基因突变为t基因 植株发生变异,含T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先分析两个杂交实验获取有用信息,再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作答。分析实验一: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5,说明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即为9:3:3:1比例的变形,而且可推知只有隐性纯合子为不抗寒,其它均为抗寒个体。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结果表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且抗寒为显性性状,同时说明品种Ⅱ号至少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
(1)分析题意可知,“研究人员将纯种不抗寒苜蓿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即利用了太空中的高辐射进行了诱变育种;苜蓿植株抗寒性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2)实验一的F2中不抗寒∶抗寒=1∶15(9∶3∶3∶1的变形),由此可推知实验一的F1植株为双杂合子,设其基因型为AaB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植株可产生AB、Ab、aB、ab共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根据F2中的性状分离比可知,基因型为A_B_、A_bb、aaB_均表现为抗寒,子二代抗寒苜蓿植株中,纯合子有1/16的AABB、1/16AAbb、1/16aaBB,因此子二代抗寒苜蓿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1-3/16÷15/16=4/5。
(3)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结果表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且抗寒为显性性状,同时说明品种Ⅱ号至少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即新品种Ⅱ号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后代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抗寒,如果新品种Ⅱ号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中抗寒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它们与aabb杂交,F2代抗寒植株含有3种基因型:AaBb、Aabb、aaBb。
(4)苜蓿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研究者在纯种紫花和白花杂交后的子一代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苜蓿(tt),对此现象有两种合理的解释:①植株发生基因突变,T基因突变为t基因;②植株发生染色体变异,含T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题目】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浓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的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所示。
装置编号 | 甲 | 乙 | 丙 |
半透膜面积 | S | S/2 | S |
蔗糖溶液体积 | T | T | 2T |
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是 ( )
A. 1-丙;2-甲;3-乙 B. 1-乙;2-甲;3-丙
C. 1-甲;2-乙;3-丙 D. 1-丙;2-乙;3-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