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示 AB 两细胞间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 A 释放⑥与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有关

B.细胞 B 可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

C.⑥与⑦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D.某些在结构④中的神经递质可以重新进入结构③

【答案】C

【解析】

1、据图分析,①表示神经纤维的膜,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突触后膜,⑥是神经递质,⑦是突触后膜的受体。

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A、⑥神经递质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释放过程是胞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

B、细胞B可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也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B正确;

C、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

D、结构④中的神经递质可以重新进入结构③,也可以被相应酶分解失去活性,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水产或家畜养殖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类固醇,而这类化合物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且不易被降解,而丛毛单胞菌是日前用于降解这类有机污染物常用的需氧型菌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残余,这些抗生素会强烈地抑制丛毛单胞菌的作用,从而降低污水处理的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界中分离出能够降解类固醇化合物的丛毛单胞菌时,一般会从鱼塘废水或附近土壤进行取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筛选丛毛单胞菌时,通常以_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制备这一培养基的一般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化、______________、倒平板。

3)研究人员从含抗生素的污水中分离出了3个抗生素耐药型丛毛单胞菌菌株(Ⅰ、Ⅱ、Ⅲ)为了测试其在高浓度抗生素条件下的增殖能力,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等量的三种菌株,分别接种到添加了高浓度抗生素和一定量类固醇物质的细菌液体培养基中,测量计算初始培养液中种群密度的相对值,之后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②接种培养开始后100小时内,每20小时取样一次,每次每种菌株重复3次计数,常利用_______________法接种进行活菌数的测定,从初始到实验结束,实验过程中需测定计数的样品次数为____________。在测定菌群密度相对值的同时,每次取样还要测定菌液中固醇类物质的浓度。

③下面的曲线图是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绘制而成。

a.与菌株Ⅱ、Ⅲ相比,实验进行到60小时左右时,造成菌株I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种内斗争加剧 ②营养物质积累

③营养物质消耗 ④代谢废物消耗

b.从污水处理的角度分析及研究数据来看,菌株____________更适合作为污水中类固醇污染物的处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