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人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类型由海蓬子变成互花米草,其中的生物构成了如图所示的一个简单的食物网。
(1)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该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而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互花米草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若鸟取食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的比例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可养活的鸟的数量较之前_____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保持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样方法 速度和方向 次生演替 有机物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减少 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将食物比例由2∶1调整为1∶1后,鸟类将会从植物中获得的能量减少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有关“碳循环”,考生可以从以下一方面把握: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
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②种群的繁衍。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图中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往往采用样方法。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由于起始条件不为零,因此该湿地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
(4)由于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将食物比例由2∶1调整为1∶1后,鸟类将会从植物中获得的能量减少,所以可养活的鸟的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