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艾蒿(株/平方米)

5

10

6

3

1

1

白杨(株/100平方米)

0

1

2

4

8

8

鼠(只/100平方米)

0

1

2

4

8

16

(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___________,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a)。

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进行计算,已知1kg葡萄糖储存的能量为1.6×l04kJ,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OOhm2,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增加鼠的天敌 2.48×1010KJ 15%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6年间群落中的艾蒿的种群密度先增加后减少,而白杨和数的种群密度,从无到有,而且越来越高,且数增加的更快。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使得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假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m减少,测得N偏大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增加鼠的天敌

(4)第6年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6200,转化为葡萄糖的量为6200×(180÷72)=15500Kg,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葡萄糖的总量=15500×1.6×104×100=2.48×1010 KJ;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植食动物同化量÷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制造量×100%=930÷6200×100%=15%。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