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物种甲是某生态系统的某种动物。1949年,将100只某动物新物种乙引人该生态系 统,之后的70年中,两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年)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2019

甲的种群数量(只)

16200

16900

12200

9200

7100

7200

7100

7200

乙的种群数量(只)

100

118

192

240

170

160

170

160

A.在引种最初的4年内,新物种乙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新物种乙的引入不会改变物种甲的环境容纳量

C.种群甲是引起种群乙的数量发生变化的唯一因素

D.若物种甲和物种乙为捕食关系,则二者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从表格数据中看出,乙种群迁入后,甲种群数量下降,而乙种群数量增加,而后乙种群数量降低,在1989年后甲乙种群数量达到平衡。

A、在引种最初的4年内,种群乙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增长率不断下降,所以不是“J”增长,A错误;

B、引入乙物种后,种群甲的环境容纳量降低,B错误;

C、引起种群乙变化的因素还有空间资源,C错误;

D、从表中看出甲降低后乙的数量也降低,所以二者属于捕食关系,甲被乙捕食,二者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大脑海马区明显萎缩,有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胆碱能神经元是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材料,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行为的改变来探究AD 发病机制。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s

A

不作任何处理

8.76

112.39

B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ol/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

15.72

149.73

1)研究小组定位损伤大鼠的脑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具体测试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注射0.5mol/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其作用可能是鹅膏蕈氨酸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产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的效果,达到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目的。B组大鼠的____________能力较差,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并注射药物到一定区域。本实验中,仅做A组实验进行对照,实验设计严谨吗?如果不严谨,请写出C组大鼠的处理方式。____________ C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____________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