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人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 |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 |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 |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是细菌适应抗生素的结果 |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专题: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变异的特点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隔离与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抗生素对细菌不定向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不是使细菌产生定向变异,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本来存在着“耐药性”个体,使用抗生素后,不耐药的个体被杀死,耐药性个体能够生存并将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长期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B正确;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C错误;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B、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本来存在着“耐药性”个体,使用抗生素后,不耐药的个体被杀死,耐药性个体能够生存并将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长期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B正确;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C错误;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一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过程产生的[H]作用相同 |
B、②、④过程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ATP形成 |
C、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
D、①、②、④过程产生ATP均被③过程利用 |
下列有关“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不适合作为本实验的材料 |
B、盐酸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染色液的pH |
C、实验原理是利用甲基绿与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
D、实验结果可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
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实验装置,把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装置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有氧呼吸速率 |
B、若将NaOH溶液换为清水,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 |
C、若把小麦种子换为死种子,可作为该装置的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
D、在实验全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
如表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两种群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最准确的是(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五年 | 第八年 | |
甲种群 | 4560 | 5120 | 197 | 0 |
乙种群 | 0 | 120 | 4310 | 6600 |
A、甲种群因缺乏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而灭绝 |
B、乙种群发生了初生演替 |
C、乙种群在第八年达到K值 |
D、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
下列关于实验和探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算法 |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检测的实验中,应等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计数 |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常使用五点取样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
D、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要做一个预实验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对某校学生进行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9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4.4% | B、7.0% |
C、6.8% | D、10.2% |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
B、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
C、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
D、剪断②后刺激④处,能发生反射 |
白天用H218O浇花草,周围空气中CO2会出现18O,H218O中的18O进入CO2的途径是( )
A、经光反应进入O2,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
B、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
C、直接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
D、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进入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