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可进行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这些区域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____________结构。
(2)下图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在下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段时间后,上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__。
(4)在调査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______________。
【答案】 物种组成(群落的丰富度) 水平(空间) 增大 “J”型 K值(环境容纳量) 迁入率和迁出率 行为 影响种群繁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分析群落的特征,特别是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再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1)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这些区域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空间)结构。
(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该生物种群在上图所示时间内,种群增长率为定值,故数量增长模型为J型。
(3)若一段时间后,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增长率为0,数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能直接决定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
【题目】下图为某科研小组在一个大棚中,以某品种桃树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的日变化曲线,实验期间分别于11时和15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请据图回答:
(1)上述实验中,大棚覆盖的塑料薄膜应选用________(颜色);通过改变________来设置不同的弱光环境。
(2)图中10时到11时限制各组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不同光强处理对该桃树和某种栎树的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
光合参数 (μ mol-2·s-1) | CK | T1 | T2 | |||
桃树 | 栎树 | 桃树 | 栎树 | 桃树 | 栎树 | |
光补偿点 | 29.7 | 32.8 | 20.7 | 31.4 | 18.2 | 31.2 |
光饱和点 | 752.5 | 1188.2 | 522 | 1164.5 | 417.5 | 1133.5 |
①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________(植物)更适应弱光环境。
②Rubisco酶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一种关键酶,它所催化的反应是无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它应存在的场所是________,参与催化________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