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植物A→动物B→动物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只/hm2 . 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 .
(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C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2011年6月种群C的年龄结构是型.可以预测,种群在2012年6月后数量变化趋势最可能是 , 直接原因是种群的 .
(3)研究人员监测了C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见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填“是”或“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
(4)动物B和动物C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同化的能量中有不足10%用于 , 而其余的能量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B,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480,大
(2)增长,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3)b,不是
(4)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解:(1)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72×60÷9=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2)据图分析,2011年6月种群C的生殖前期和生殖期的个体数多,而生殖后期的个体数较少,则年龄结构是增长型;2012年6月种群C的生殖前期和生殖期的个体数少,而生殖后期的个体数较多,则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3)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b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因为控制种群数量的最佳时期是种群数量低于 .(4)动物B和动物C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同化的能量中有不足10%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其余的能量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B,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所以答案是:(1)480 大(2)增长 下降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3)b 不是(4)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J”型增长曲线: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时间的增长率为常数;“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题目】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 A_Bb | A_bb | A_BB或aa_ |
植物颜色 | 粉色 | 红色 | 白色 |
若不知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研究.
(1)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下面的图示方框中补充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二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 , 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
b. , 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三种类型).
(2)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粉色植株自交后代中: ①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白花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用分数表示).
②子代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出现的几率是 , 若对杂合子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