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关于基因、DNA、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NA复制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B. DNA和染色体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C. 基因在DNA上,DNA是基因的集合
D.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DNA复制会导致DNA数目加倍,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不是遗传物质,而DNA才是遗传物质,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上有基因片段和非基因片段,而不能说DNA是基因的集合,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倒位、易位、缺失、重复四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变化,D正确。
【题目】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组 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①设置水浴缸温度(°C) | 20 | 30 | 40 | 50 | 20 | 30 | 40 | 50 |
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分钟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 | 酶A | 酶A | 酶 A | 酶 A | 酶B | 酶B | 酶B | 酶B |
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 |
实验结果:图甲是40℃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是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有_____________,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2)若适当降低温度,在相同时间内测得图甲中P点将向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span>
(3)1、6两组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做对照,原因是实验设计要遵循_______原则。
【题目】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上种植的玉米都是杂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现有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杂种品系,要培育非糯紫株杂合品系(AaBb)。
①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来培育非糯紫株杂合品系(AaBb)。让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杂种品系杂交,理论上得到的种子中非糯紫株杂合品系(AaBb)占_________。
②若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非糯性紫株杂合品系(AaBb),可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请写出以上述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杂种品系为亲本培育非糯性紫株杂合品系(AaBb)的思路:____________。
(2)①已知玉米粒色受两对基因E\e、F\f控制,其中E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粒色产生的机理为:
研究人员用纯种白粒和纯种黄粒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实验结果如下表中甲组所示,重复该实验,结果如乙组所示。
组别 | 亲本 | F1 | F2 |
甲 | 白色×黄色 | 红色 | 红色∶黄色∶白色=9∶3∶4 |
乙 | 白色×黄色 | 红色 | 红色∶黄色∶白色=3∶1∶4 |
经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由此推测乙组中F1的2号染色体的缺失情况为下图哪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用基因型为eeff的白色玉米品系作母本授以纯种黄色玉米品系的花粉,在大量的后代中却发现了一株基因型为EEeff的三体玉米植株,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