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DNA和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都是磷酸、五碳糖和含N碱基,二者共有的产物是( )A. | 脱氧核糖 | B. | 尿嘧啶 | C. | 胸腺嘧啶 | D. | 腺嘌呤 |
分析 DNA与RNA的比较:
DNA | RNA | |
基本单位 | 脱氧核苷酸 | 核糖核苷酸 |
碱基 |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 |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U(尿嘧啶) |
五碳糖 | 脱氧核糖 | 核糖 |
磷酸 | 磷酸 | 磷酸 |
分布 |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 细胞质(主要) |
解答 解:A、脱氧核糖是DNA分子特有的产物,A错误;
B、尿嘧啶是RNA分子特有的产物,B错误;
C、胸腺嘧啶是DNA分子特有的产物,C错误;
D、腺嘌呤是DNA和RNA共有的产物,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DNA和RNA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为制备抗HPV病毒的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和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1)人体接种该疫苗后,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吸附(或侵入)宿主(人体)细胞.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2)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A1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3)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体内HPV.
(4)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5)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组别 | 接种物 | 总人数 | 癌前病变人数 | |
A (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 A1 | 对照剂 | 7863 | 83 |
A2 | 疫苗 | 7848 | 4 | |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 | B1 | 对照剂 | 1125 | 126 |
B2 | 疫苗 | 1121 | 125 |
(2)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A1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3)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体内HPV.
(4)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5)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6.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 B. | 吡罗红-DNA-红色 | ||
C. | 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 D. | 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 |
13.有关基因、DNA、蛋白质、性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 |
B. |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
C. | 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 | |
D. | 白化病症状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直接控制合成异常的色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