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甲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图乙中曲线I表示其体内某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II表示膜电位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____。据图甲判断,谷氨酸是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型神经递质。
(2)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内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水肿破裂。
(4)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
A.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
B.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C.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
(5)图乙中, AB段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信号 兴奋 识别谷氨酸(运输Na+) 升高 ABC 协助扩散 内正外负
【解析】
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据图甲判断,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能引起钠离子内流,所以谷氨酸是兴奋型神经递质。
(2)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
(3)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
(4)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减少突出间隙中谷氨酸的含量以及减少Na+内流,则具体机理可能由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氡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
(5)图乙中,AB段Na+的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C点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