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是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有机物的存在.
(2)鉴定成熟梨果内存在还原性糖所用到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可溶性糖中的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
(3)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所用到的试剂是苏丹Ⅲ(Ⅳ)染液,呈现颜色;
(4)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先向试管内注入2mL黄豆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为什么只加3~4滴双缩脲试剂B而不能过量?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CuSO4在碱性环境中产生大量蓝色Cu(OH)2沉淀,会遮掩所产生的紫色.
(5)某同学在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
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苹果组织样液,再向试管内注入2ml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再滴入4-5滴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而后静止2min,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并没有变成砖红色沉淀.请指出该同学的实验操作中存在的2个问题.
①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NaOH和CuSO4溶液应等量混合使用.
②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2分钟,溶液颜色才会变成砖红色沉.
分析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 解:(1)鉴定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实验原理是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有机物的存在与否.
(2)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该试剂与细胞内可溶性糖中的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或其它的还原糖发生反应,形成Cu2O砖红色沉淀.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先向试管内注入2mL黄豆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若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CuSO4在碱性环境中会产生大量蓝色Cu(OH)2沉淀,会遮掩所产生的紫色.
(5)①在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加入生物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②在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将斐林试剂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
故答案为:
(1)颜色
(2)斐林试剂 葡萄糖、果糖 砖红色沉淀
(3)苏丹Ⅲ(Ⅳ)染液 橘黄色(红色)
(4)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CuSO4在碱性环境中产生大量蓝色Cu(OH)2沉淀,会遮掩所产生的紫色
(5)①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NaOH和CuSO4溶液应等量混合使用
②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2分钟,溶液颜色才会变成砖红色沉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A. | 甲病属于显性遗传,乙病属于隐性遗传,两者均为常染色体遗传 | |
B. | I1和I2表现正常,但Ⅱ7患乙病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 | |
C. | 可以推测出Ⅲ13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 |
D. | Ⅲ12和Ⅲ13结婚,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frac{1}{36}$ |
①肝脏 ②肾脏 ③胰脏 ④小肠.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③④ | D. | ②③ |
A. | 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与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相比,ATP水解成ADP和Pi释放能量最少 | |
B. | 蛔虫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 |
C. |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 | |
D. | 在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
A. | 图中④处的O2浓度比⑤处的O2浓度高 | |
B. | 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①内 | |
C. | 血浆蛋白、CO2和葡萄糖可以在图中②内找到 | |
D. | 图中③的成分回流受阻会造成组织水肿 |
A. | 子代噬菌体中可能含有32P、35S | |
B. | 该过程至少需要1×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 |
C. |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24 | |
D. |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和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