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下列对杨树在光照条件下体内有关物质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叶肉细胞内,ADP和Pi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质向基粒囊状结构薄膜移动 |
| B. | 单位时间内叶片从气孔释放的氧气量不可代表该叶片光合作用实际总量 |
| C. | 根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土壤和土壤中的K+进入细胞液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不同 |
| D. | 形成层细胞内的丙酮酸不断进入粒体参加反应,生成的ATP可移向叶绿体基质 |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利用ATP).
单位时间内叶片从气孔释放的氧气量只能代表该叶片净光合作用量,而光合作用实际总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和[H],然后均进入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二三两个阶段的反应.
解答 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产生ATP,因此叶肉细胞内,ADP和Pi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质向基粒囊状结构薄膜移动,A正确;
B、单位时间内叶片从气孔释放的氧气量只能代表该叶片净光合作用量,B正确;
C、根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土壤需要穿过两层线粒体膜和一层细胞膜,而土壤中的K+进入细液只需要穿过一层细胞膜和一层液泡膜,C正确;
D、形成层细胞内的丙酮酸和[H]不断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二三两个阶段的反应,生成的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叶绿体基质消耗ATP来自于光反应产生的ATP,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耳朵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净光合作用量和总光合作用量之间的关系;识记线粒体具有双层膜,而液泡只有单层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下表数据为科研人员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M期为分裂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 G1 | S | G2 | M | 合计 |
时长(h) | 10 | 7 | 3.5 | 1.5 | 22 |
(1)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15小时,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
1期与S期的交界处.
(2)S期的启动需要某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该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将S期和G
1期细胞融合,则G
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提前(填“提前”、“不变”或“延迟”).
(3)若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
3HTdR(
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G
2期变短(填“变长”或“变短”).
(4)下表为科研人员全部20次实验的数据汇总表.(注:每次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
时期 项目 | 间期 | 分裂期 |
前期 | 中期 | 后期和末期 |
第1次计数细胞个数 | 46 | 2 | 1 | 1 |
第2次计数细胞个数 | 45 | 3 | 0 | 2 |
… | … | … | … | … |
计数细胞总数 | 932 | 34 | 14 | 20 |
根据上表数据可估算出该种细胞一个周期中前期的时长为0.75h.(保留小数点后两位)